在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,董宜华主任医师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对中医药的深刻理解,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。尤其在针对新冠咽痛问题上,董宜华开出了几个特色鲜明的方子,这些方子因药材的搭配、剂量的大小以及针对人群的不同而各具特色。以下,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董宜华所开方子的大小及其背后的医学智慧。
针对新冠咽痛如刀割的症状,董宜华开出了一张药方,其药材组成包括金荞麦30g、射干10g、青黛20g(包煎)、马勃20g(包煎)、鱼腥草30g、白硼砂3g(兑入)、白矾3g(兑入)、冰片2g(兑入)、儿茶3g(兑入)、黄柏10g。这张方子中,药材剂量适中,既体现了对病情的针对性,又兼顾了药物的协同作用。患者需水煎7付,时时含服慢咽,以达到最佳疗效。在饮食上,董宜华特别提醒患者忌粘、臭食物,宜生葱、糖醋拌食,这样的饮食建议对于缓解咽痛、促进康复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。
而对于中老年咽痛患者,董宜华则开出了另一张药方。这张方子包括天竺黄10g、硼砂6g、冰片2g、朱砂2g、马勃10g、青果10g。药材被共研为细末,每服3克,以蜂蜜水送服含咽。这张方子药材剂量相对较小,更加适合中老年人群的体质特点。同时,它还可作为含片含化,方便患者使用。董宜华指出,这张方子对于中老年咽痛、喑哑、大便不畅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,同时也适用于小儿和中青年人群。
在新冠阳转阴后咽痛的问题上,董宜华再次展现了他的医学智慧。他开出了一张由玄参10g、桔梗10g、木瓜20g、青黛20g(包煎)、白前10g、金莲花10g、硼砂3g(兑入汤)、冰片2g(兑入汤)、藏青果10g、生甘草10g组成的药方。这张方子药材剂量适中,兼顾了清热利咽、生津润燥的功效。患者需水煎代茶,饭后随意含慢饮之。在饮食上,同样需要忌粘、臭食物,宜食糖醋拌生葱。这张方子对于染疫毒后发热愈、咽喉疼痛、喑哑、大便秘而不畅、咳嗽有痰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。
在探讨董宜华所开方子的大小时,我们不难发现,他始终遵循着中医药的“辨证论治”原则。他根据患者的体质、病情以及年龄等因素,灵活调整药材的种类和剂量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正是中医药的魅力所在。
董宜华在开具药方时,不仅注重药材的搭配和剂量的大小,还特别强调了对患者生活习惯的调整。他认为,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基础。因此,他在给患者开具药方的同时,还会给出详细的饮食建议和生活指导。这些建议和指导既体现了中医药“治未病”的思想,也体现了董宜华对患者全面发展的关怀。
在董宜华的医学实践中,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于中医药传承和创新的重视。他深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,也深知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。因此,他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,努力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,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、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值得一提的是,董宜华在开具药方时还特别注重药材的质量和来源。他深知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康复。因此,他在选择药材时总是精挑细选,确保每一味药材都是道地药材,都具有最佳的药效。这种对药材质量的严格把控,也是董宜华所开方子能够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综上所述,董宜华所开的方子在大小上既体现了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方案,也展现了他对药材搭配、剂量调整以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的精湛技艺。他的医学实践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,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有理由相信,董宜华将继续在中医药领域深耕细作,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。